哪怕是陈光良家族,在西环有一些仓库,但那也只是不够用;而且大型巨轮一般都要停靠在九龙仓和蓝烟囱,其中又有九龙仓占据的份额更大。

        所以怡和此时突然加价,对环球航运和环球贸易也是有影响的。

        “老板,我觉得是怡和在内地损失惨重,以及自身航运不景气和华资航运的挑战,才让九龙仓决定加租,以此弥补损失。”赵铁毅如是的说道。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怡和太傲慢,丝毫不顾忌大家的反对,一意孤行。”

        前世的怡和,在香港的声誉不太好,在它控制九龙仓的时候,采取高额盘剥的政策,致使港英当局对它也甚感不满,曾对它发出过警告,如果有华资出面与它争夺九龙仓,在相同的条件下,在港的华人决不会袖手旁观,他们肯定会偏向华资一方。结果,也就是怡和失去九龙仓,连置地都差点被华资收购。

        这一世,陈光良自然也要收购九龙仓,但此时显然不是时机,不说政Z因素的影响,就是怡和持股九龙仓的股权也比较高。

        前世怡和持有九龙仓的股权,是在七十年代逐渐减少的,第一是怡和是重点发展海外,第二是九龙仓修建海港城时,大量发行可换股债券等,大大稀释自身的股权。

        所以此时陈光良再怎么对怡和不爽,也是不能去收购九龙仓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陈光良认为:等朝战结束,他来做‘世界货柜运输’第一人,争取提前进入货柜时代,那么九龙仓的作用性就会逐渐减小。

        但眼下,陈光良也是很不爽怡和,对赵铁毅说道:“怡和既然如此在意航运,那我们就给他点厉害,凡是和怡和竞争的航线,我们环球航运都要争抢业务,哪怕不惜降低运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