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又从双肩包里取出笔记本电脑。

        很快便打开一张数据图表,继续说道:“本地化合规方面,我们已经与吉隆坡财务团队完成了三轮沟通,确保系统符合当地的税务和外汇管理规定。兼容性测试方面,我们发现应付模块与老系统的凭证引擎存在一些细微的冲突,不过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预计在明年一月底前完成修复。”

        陈默点点头,架构优化的章节被他圈出来好几次,“虽然子公司上线节点是第一优先级,但架构优化的事情你还是要跟踪下去。”

        “陈总,关于这一块,我们项目组已经将架构重构纳入了明年下半年的重点计划。下半年的计划也发您邮箱了。”很显然李峰的准备足够充分。

        “李峰,马来西亚子公司是打开渡河项目大门的钥匙,也是试金石。”陈默拨弄着香炉盖,铜匙与瓷壁相碰发出清响。

        “我们只能也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上线,如果没有...”他没说下去,转而拉开窗帘。

        窗外,坂田基地的楼群正在午后的光晕里舒展筋骨,像一群蛰伏的钢铁巨兽。

        “陈总您放心,没有按时交付我第一个主动请辞。”李峰知道陈默的意思,但他充满信心。

        正事说完后李峰才发现自己后颈已经渗出了细汗,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了口,“陈总,如果未来6到12个月的时间内我想升职的话,我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其实李峰并不知道的是他自己是非常符合陈默的用人标准——主动性和对结果负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