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的武汉光谷软件园C座12楼,大会议室的白炽灯将所有人的影子钉在墙上。

        祁烨玲盯着投影仪上跳动的数字,拳头握得死死的,指甲又不自觉地掐进掌心。

        应付模块遗留问题数从半个月前的302个降到了128,但最后这128个就像卡在喉咙里的鱼刺,每一个都关联着至少三个业务部门的核心流程。

        “嘉豪,物流发票匹配规则的问题,马来西亚财务部到底能不能接受人工复核?”她转头问坐在斜对面的辛嘉豪。

        后者油光满面,最近已经是彻底摆烂了,三五天洗一次头都是常态。

        辛嘉豪揉了揉太阳穴,面前的冷掉的热干面还没动过筷子:“他们财务经理说‘可以接受临时方案,但必须在上线报告里注明风险’。”

        他模仿着马来西亚同事带口音的中文,会议室里响起几声疲惫的轻笑。

        祁烨玲的思绪突然回到去年12月份那个雨夜。

        那天她刚从鹏城飞到武汉,落地时收到第一封用户验收测试日报:通过率19%。

        不对,应该是18.76%,要特么四舍五入以后才有19%。

        那数字红得刺眼,像极了她当时被气得发红的眼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