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总明天见。”

        茶水间,“你还真够拼的。”负责自动化的林工靠在咖啡机旁,看着李晓峰往枸杞茶里注入开水,“上周看你给张工代班,连轴转了好几天吧?”

        李晓峰看着泛白的茶水发呆,他对面前这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同事印象很深,入职时带的定制键盘,键帽上刻着看不懂的数学公式。

        “学历不够,总得多花点时间。我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他盯着瓷砖裂缝,“你们入职就是13级,我们入职是9级。”

        李晓峰从加入华兴那一天起就很自卑,整个IT运维支撑部,除了他们学校这一批大专生,其余都是一水的985/211本科或者硕士。

        坐他对面的李工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自己师傅刘韬是华南理工的,左边的牟工来自于长安电子科大,还好右边不是。右边是过道,噢,没事了。

        很晚下班成了他的常态,这是他在华兴学会的第一个生存技能:用加班弥补学历差距。

        周六,蓉城工业学院实验楼201教室已经坐满了,都还有三十多名学生挤在过道里。

        李晓峰注意到第三排穿灰色卫衣的男生,正低头在《网络工程师认证指南》上记笔记,像极了当年的自己。

        这次的座谈会他原本是想拒绝的,自己作为一个华兴入职未满一年新员工,何德何能去激扬文字挥斥方遒。

        只是老师反复跟他说,这次交流是请他分享一下在大厂工作的经历和心态,而且是也只是一个非官方的座谈会他才压下忐忑的心,勉强答应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