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双龙,则长期扎根区域,深知“一地一策”的复杂性。

        他经历过被“发配”东南亚又“曲线救国”回归核心的起伏,更磨练出在集团战略与区域现实间走钢丝的平衡术。

        他完全认同集中化的大方向,但他和他的团队每天面对的是中亚某些国家极不稳定的网络带宽、拉美地区严苛的数据本地化存储法律、欧洲复杂的隐私保护条例(GDPR)、以及非洲部分地区连稳定供电都成问题的现实。

        在他看来,赵宏明主导的集中化方案有时显得“不食肉糜”,冰冷的标准化条款无法应对鲜活而多样的区域挑战。

        他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和资源,为这些特殊区域配置本地化设备或边缘节点,这不仅是业务连续性的需要,更是合规经营的底线。

        他认为赵宏明过于僵化,不懂变通,缺乏对业务一线真实困境的体察。

        起初,这种分歧还局限于技术方案讨论层面,双方保持着表面的客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当2019年年度预算规划启动,需要真金白银地分配资源时,分歧迅速升级为激烈的资源争夺。

        三月底的一次部门技术方案评审会上,战火首次公开燃烧。

        争论的焦点是一个针对东南亚新兴市场的CRM系统部署方案。

        系统实施部给出的方案是完全依托公司在香港的云数据中心,通过加速网络提供服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