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量化保证95%?

        误差降低0.1%意味着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

        这沉甸甸的伦理重量,几乎要压垮他纯粹的工程师思维。

        “陈...陈总,”李飞鹏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那是他深度思考时的习惯。

        “在多重失效模式下保证95%的识别率...这需要系统级的鲁棒性设计,绝非单一算法模块能独立承担。”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将思维从震撼中抽离,回归技术逻辑:

        “首先,硬件层面,需要最大化异构传感器冗余(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独立性,确保单一传感器失效或被干扰时,系统仍有可靠输入。

        其次,在特征融合层,不能简单加权平均,必须引入基于失效模式在线诊断的动态融合策略。

        例如,当摄像头置信度因强光骤降时,立即提升激光雷达点云在BEV空间构建中的权重......”

        他越说越快,思路逐渐清晰,仿佛在绝境中找到了一条荆棘小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