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算是挺重要的事情,但《恰同学少年》的拍戏则更加的重要,某种意义上来说,从‘意义’上来看,他更胜于《活埋》。
《活埋》这部作品承担的是自己在电影圈作小成本文艺片的第一枪。
《恰同学少年》则是在北电四年的学习生涯里,所学的东西缔造出来的事物,和同学们一起拍出来这场戏,也是对自己过去这四年在北电学习,拍戏,发生的各种事情,所作出的一个总结,毕业大戏,出了之后,那就是‘毕业’了,包括自己在内,包括同学们在内,都要直面社会。
都有着各自非凡的意义所在。
虽然对自己来说,圈子,社会,这些东西,早就是自己领教过的事.但无论是圈内的资本,再怎么不要脸,再怎么样,都会把尺度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因为自己还是‘学生’,还是北电的‘学生’,还没毕业只要京圈还需要北电学生的资源,就不会彻底的撕破脸皮。
还是要点脸的,没毕业就硬封杀,以后这堂口还混不混了。
所以这么些年来,那些所谓的针对,就更多是软刀子,没上硬的,烈度最大的还是那一次的捧杀,那一次是完全出于演员的个人选择,而且他付出的代价也不少.虽然最后,那些他花费的东西,成为了自己助推力.
毕业了,大家就真是真刀真枪的来了,虚伪的面具也不会继续戴着。
而且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也确实是真的和他们真正的产生了利益冲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