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窗小说 > 综合其他 > 第五形态 >
        张学舟创新有限,但他无疑擅长模仿,在对方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开花。

        而儒家经文就是这种开花式的产物,甚至每个修行者都可以做到不同。

        董仲舒在借鉴阴阳家的境界术,张学舟何尝不是在借鉴儒家的修炼术。

        这其中尤其涉及天人感应篇是他标注的重点。

        名师在前,张学舟也不显得遮遮掩掩偷摸去学,而是光明正大学习,一如他当年学习浩然正气篇一样。

        “你通透浩然正气,按理来说进一步推动天人感应是较为轻松的!”

        董仲舒安慰张学舟的话极好。

        但张学舟已经站在宣华楼凝练了三天,丝毫没有感受到天人之感。

        如果指望天人感应获得对术法的增益,这种感应的速度会让人绝望,更严重的事情是压根感应不到。

        张学舟甚至还因此不断施法耗费法力,又推动浩然正气篇寻求相通的感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