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不是关键,诵读调整的是你身心与浩然正气的契合,关键是你要找到那个契合点”作为外行的公孙弘指导道:“只要寻到了这个契合你身体的点,你就能随时去摘取所需。”
第一千六百零八章公孙弘指引
“公孙先生说的有理!”
张学舟想了想通过口腔发声带来的特殊所用,不免也是第一次放弃了诵读而换成默念,寻求这其中的共通性。
“止住了口舌是一个改变,你心中应该依旧有默念浩然正气篇的内容,这没有脱离修行框架的范畴,更无须说去脱离浩然正气引发真正的天人感应”公孙弘道:“你只有在放下浩然正气表面上的内容,而后在心中做到心之所动,浩然正气自然而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法通!”
“次卿,你这个要求有些高!”
董仲舒认同公孙弘的建议,但他觉得公孙弘要求太高了。
如果按公孙弘的方式授学,他这个儒家经文传承应该就算是绝种了。
实际上而言,董仲舒觉得没有天资者可以通过诵读等方式不断靠向天人感应,哪怕没有天资也有勤奋苦学向上的修行。
儒家的兼容并包是真正的兼容并包,而不仅仅指向一些特定的修行天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