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非空谈,而是凭借着超越时代的见识,推行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尽管,刘盈必须将其包装成“古圣先贤的智慧”或“格物致知的心得”。

        他下令大司农衙门广泛搜集各地农谚和耕作经验,编撰更为详尽的《农政辑要》,并命工匠依图大量制作他“设计”的曲辕犁、耧车等改良农具,由官府贷予或低价售与贫苦农户。

        他重视水利,不仅拨出专款整修郑国渠、白渠等旧有工程,更鼓励各郡县因地制宜,开凿陂塘,修筑水门,并提出了初步的“轮作套种”、“绿肥养地”等概念,令精通农事的老臣也啧啧称奇。

        “陛下近日于农事一道,可谓呕心沥血。”

        丞相曹参在一次私下奏对时感叹道。

        刘盈淡然一笑:“丞相,江山社稷,根基在民。民之根本,在于温饱。将此根基打牢,则朝堂上些许风雨,边疆些微波澜,又何足道哉?”

        他语带双关,目光深邃。

        他在用这种看似“埋头种田”的方式,构建一道最坚固的防线,不仅防范外敌,更防范内部可能滋生的蠹虫与野心家。

        与此同时,在郦府之中,阿提拉也敏锐地察觉到了长安氛围的微妙变化。

        皇帝似乎并未特别关注他,这让他稍稍松了口气,但那种无处不在的、属于强大帝国的秩序感和刘盈沉稳如山的统治风格,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