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逐渐充实,人丁日益兴旺,百姓生活相对安定,史称“文景之治”的序幕,由他亲手拉开。
然而,盛名之下,亦有隐忧。
刘恒性格宽仁,不喜兵戈,其执政重心始终在于内政民生,对于武功开拓,则显得保守甚至有些力不从心,这直接导致了大汉对外威慑力的减弱。
昔日被刘盈强力纳入朝贡体系、并派兵驻守的朝鲜与倭国,在经过多年的观望和试探后,见长安方面并无进一步的强势动作,便开始阳奉阴违,逐渐摆脱控制,最终再次脱离了汉朝的直接掌控,恢复了事实上的独立状态。
对此,刘恒心中充满了对兄长刘盈的愧疚。
他深知,这些疆土是皇兄当年呕心沥血、甚至不惜背负“修正历史”的重担才稳固下来的,却在自己手中丢失。
每当想起,他便觉无颜面对兄长。
同时,为了朝局稳定,也为了保护三哥刘如意,刘恒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宁愿背负“武功不彰”、“丢失国土”的帝王污点,也始终没有下旨召镇守西域凉州的赵王刘如意回长安执掌全国军权。
他太清楚了,刘如意军功卓著,在军中威望极高,一旦回京,必然会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成为攻击自己的工具,甚至可能引发新的动荡。
让三哥继续留在边疆,既是信任,也是对他最好的保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