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船是两晋南北朝时在南方率先出现,它出现的基础是东汉末年发明的翻车,翻车是灌溉工具,但受它的启发,类似翻车的轮桨便上船了。
车船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速度加快,而是提高了效率,一艘艨艟战船需要十二人划桨,改为车船后只需要四人踩踏,省下来的八名划桨士兵就能改为作战士兵,使艨艟战船战斗力提高一倍。
但轮桨大部分都用在军事上,民船上很少用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民船普遍不大,摇橹就足够了,不需要另外装一对轮桨,而且轮桨容易被水草缠住,也是很烦恼的事情。
轮桨对海运的重要性更是远远大于内河,内河还可以用划桨为动力,但海运大船在轮桨没有出来之前,只能靠风帆,限制太大了。
李撰用十天时间就造出了样品,当然还没有装在船上,只是一个光架子,在城内东湖内试验。
周围用竹篱围了一圈,不准普通百姓观看,以防泄密,水中搭建一座大棚子,三面有墙,敞开的一面朝岸,甘宁和几名官员站在岸边,注视着棚子里的试验。
两名士兵俨如踩踏自行车一般踩着踏板,横轴转动,带动了两侧的轮桨跟着转动起来,将水打得轰隆隆作响,水花四溅。
旁边长史蒋琬笑道:“这原理就是把车轮装到了船上。”
甘宁点点头,“确实如此!”
虽然原理很简单,但最难就是零的突破,大家都没有这个概念,一直到两百年后,一名造船匠路过翻车,看着翻车在水面转动,忽然一个大胆的念头闪过,从此车船出现了。
所以零的出现是最宝贵了,甘宁用了不多的一点历史知识,将这个创意提前了两百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