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电影节中,戛纳的掌声文化最为突出,其纪录和操作机制已形成独特的“拍手大战”现象;威尼斯和柏林的相关传统,则较为隐性,更多体现在影片评价和观众互动之中。

        威尼斯没有戛纳来的那么变态,其水上红毯的放映环境特殊和公众开放性,会影响现场互动的氛围。

        所以鼓掌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

        不像戛纳,普通民众没法入场,能参加电影节的都是媒体和电影人,所以看似专业。

        威尼斯的鼓掌最高纪录,是《锡尔斯玛利亚》和《冷战》的7分钟和8分钟!。

        柏林也差不多。

        1分钟、3分钟、5分钟……现场的掌声持续了9分钟都没停歇。

        陈瑾都已经不止鞠躬了3次。

        这帮观众简直是太过热情,他毕竟没经历过三大电影节的洗礼,更别说《潘神的迷宫》的22分钟,但接近10分钟的鼓掌,还是让他感到有些咋舌。

        这帮老外,手不会疼的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