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来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穿着一身竹布长衫,手里拿着把竹扇,肩上挎着个布袋子,下车时袋子里发出了算盘珠子的哗哗声。在他身后下车的,是一位富商模样的家伙,模样看上去快四十岁的样子,身量不高,不过挺壮实,穿着一件月白府绸的袍子,脚上是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大拇指上居然还套着个绿油油的扳指。
        至于后面那辆骡车上下来的则是两个健壮的汉子,都是一身短打,腰上扎着条布带,连裤脚也被扎了起来,露出雪白的袜子,显得十分精干利落。
        因为天气太热的缘故,这些人都没戴帽子,尤其是那富商,不停的用手里的帕子擦着额头冒出来的汗珠。抬头看了看店幌,咧着嘴道:“好家伙,这天竟是比南边还要晒!早知道就在通州住两天再来了!”
        年轻人操着一口扬州口音道:“听说北方夏天就是这样,秋后还一伏。估计太阳落山就凉快了。老爷您慢点。”
        一行人进了客栈大门,猛觉眼前一暗,也没外面那么热了,还有一丝凉爽。定睛一看,就见整座前院上方都用芦席给挡上了,四周用杉篙、竹竿搭了架子支着,青砖地面上还泼了水,干干净净。
        “咦?这招不错啊!”富商停步四周打量了一圈,啧啧称奇。
        “听老爷的口音一准儿是南方来的,这是头一回来京城?咱这北京城自打前明那会子到了夏天就要搭凉棚遮阳,到了八月十五就都撤了。别说咱这儿了,街面上各家商铺门前也都搭了棚子,等到了下午太阳落了西,准保一点儿太阳光都晒不到您。”
        那富商听了点点头,心想路上的确看到了不少店铺门前都搭了棚子。
        伙计一边唠叨,一边把四人带进里院上房。他是见多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一看穿着打扮就知道该往哪引。等到了上房所在的小院,一行人发现这里也搭了天棚。之后就是开门、打洗脸水、烧水烫脚,沏茶,忙了个一溜烟。
        等那伙计端着用过的水出去了,一个短打装束的汉子不言声的就去了院子门口。换了一身青布长衫的年轻人这才对正在泡脚的富商轻声道:“徐大哥,什么时候去找阮伯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