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修葺一新的三层卷棚歇山顶大戏楼看上去极为富丽华贵,金碧辉煌。正对戏台的观戏楼中央的须弥座上,坐着面带微笑的乾隆,一大群太监宫女侍立在身后。

        在观戏楼前的空地上,坐着一大片来自科尔沁、喀喇沁、乌珠穆沁、归化城土默特等地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固山额驸、固山贝子和辅国公,和珅、董诰、福长安等军机大臣与伴驾来热河的六部堂官等人也赫然在座。

        天气虽然有些凉了,可坐席两侧摆了六个铜制掐丝熏笼,里面的银丝炭火烧的暖意十足,而且没有一点的烟火气。

        此时台上正在演出的是《昭代箫韶》,取材于《杨家将演义》,共有240出。因为戏中淡化了民族矛盾,转而歌颂忠孝节义,让乾隆十分喜欢,于是就成了时下清宫内的第一大戏。

        只见上场门的帘子一掀,扮演宋太宗的演员迈着方步走了出来,台上顿时鼓乐大作,众人齐声唱道:

        “统王师勇壮,剑佩锵锵,马步纷纷。大兵天降,凛凛威风倜傥。虎将桓桓,争看羽林军,虎贲龙骧。见黔黎箪食壶浆,集郊圻恭迎皇上!齐瞻仰,挞伐彰,咸愿荡涤烽烟,凯歌旋唱。统来辅国安边将,惟赖天威定塞疆,指日荡扫欃枪回汴梁!”

        锣鼓铿锵声中,台下一阵阵的喝彩声不时响起。

        乾隆今天之所以召蒙古王公贵族和百官看戏,明面上是君臣同乐,暗地里还是敲打。要知道第十出和十一出戏讲的是宋太宗御驾亲征和杨继业撞死李陵碑,对照当下北海军出兵喀尔喀蒙古,乾隆坐镇热河,其意昭然若揭。

        两场戏中间演员下场换装的时候,正在和福长安等人笑着说话的和珅,无意中瞥见在观戏楼西侧的廊下,有一个五品官员正朝自己这里张望,定睛一看,

        原来是军机处一个姓许的汉章京。他随即起身悄悄离席,一旁的董诰笑眯眯的扫了一眼和珅离去的背影,眉梢微微一跳,心想这种时候还能过来找他的,一定是有什么急事。

        等和珅出了清音阁所在的院子,来到一处僻静的回廊下,姓许的章京也跟过来了。和珅淡淡道:“什么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