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地方就是另一时空的“西归浦市”,原本隶属李朝治下的大静县,只是沿海的一个无名渔村。在北海镇来之前,本地那是穷的一塌糊涂,唯一能让李朝官府感兴趣的,就是向村民收取珍珠和鲍鱼等海货。

        自从六年前北海镇将这里设为河南灾民的中转站后,便改名为安平港。等到了长兴岛海战结束,这里又成为了东北亚地区的商品集散地。来自辽东半岛的黄豆,福建的茶叶和烟丝,山东的丝绸、柞蚕茧,江南的棉花、棉布和桐油在安平港内的市场上随处可见。

        而北海镇则向这里运送了大批产自外东北和西伯利亚的皮货、山货、中药材、海货、以及由北海镇自产的各类轻工产品;其中就包括了平板玻璃、铝制锅具、火柴、卷烟、马灯等等。

        要知道一开始的时候,李祘君臣对北海镇强占济州岛恨的牙痒痒,几次想夺回来,奈何北海军武力强大的变态,实在招惹不起。早期的时候,济州牧曾上报汉阳同意,派出了五百兵丁前来驱逐,当时驻守此地的只有十名北海军和五十多个手持冷兵器的漕帮水手。仅用了一轮排枪再加上一个冲锋,李朝的兵马就被吓得落荒而逃。

        三年前蔡济恭奉命出使北海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北海镇占用安平港的问题。后来他和沈敬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朝半是不情愿、半是窃喜的同意,以每年五千两白银的费用,让北海镇租借安平港二十年,条件是一次性交付全部租金,而且就要铜币。

        第五百七十六章初到安平港

        之后李朝方面又想讨价还价,提出按一两白银折算一千枚制钱,沈敬丹直接就给怼了回去。

        哦,合着跟满清走私铜钱就是八百多文一贯,跟我们就按一千文,想什么美事呢?八百文折一两,爱要不要!

        要知道这可是八千万枚铜钱啊!就算是每两多换一文,那也是十万枚钱,按照李朝230枚折算一贯的价格,就是好四百多两银子的出入,要是多出两百文,那就是八万多两白银。

        之后北海镇造币厂马力全开,足足用了两年时间才全部交付。期间赵亮还带着工人仿照世界上第一台“肘动式压床”的图纸,先后生产了二十台铸币机,其中有五台还被运到了柑棂澳的北海军基地,帮助阮福映制作铜钱。

        大量铜币的输入,极大的缓解了李朝因制钱不足造成的货币压力,而国王李祘有了钱,便启动了“水原华城”的建造计划。顺便说一句,水原华城的设计者,恰好就是林若愚的好友丁若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