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一共写了两道谕旨和一封信,之后他来到乾隆的床头,用钥匙打开一个尺许见方的檀木箱子,从一个黄绸袋子内取出了一方印章。这是一颗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写的“皇帝之宝”印章,通体栴檀木质,雕有盘龙纽,系着丝绦,文字则是用的玉筋篆(小篆的一种)。
乾隆十一年的时候,“盖章狂魔”对前代皇帝的众多御宝进行了重新考证排次,最终将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而在二十五方玉玺里,这枚栴檀木印章的使用频率最高,钤用范围极广,其他诸宝无法与之相比。
和珅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沾了朱砂印泥,在两张伪造的上谕都盖了章。趁着等墨迹和印记干透的工夫,他掏出帕子,擦拭着额头和后脖梗沁出的汗水。
之后他先将那颗“皇帝之宝”装进袋子,将其系在了自己官袍内的腰间,对着屋内的穿衣镜打量了一下,因为官服很是宽大,从外表基本看不出来。紧接着,他又那两张用了印的御纸分别叠好揣进袖口,这才走出了西暖阁。
“你去把胡世杰叫来。”和珅对那名带自己手下来的太监吩咐着。
那太监一愣,随后点了下头,口中还“阿巴阿巴”了两声,原来此人是个哑巴。
一炷香后,当九洲清晏殿内打扫完毕,飘荡着淡淡的沉香时,传旨太监胡世杰也到了。他冲等候在殿门外的和珅打了个千儿,堆着笑道:“和中堂,您找小的?”
和珅从袖子里抽出一封上谕,递给对方道:“皇上召怡亲王、定亲王即刻进宫,这是谕旨。”
胡世杰急忙跪伏在地,双手捧着接过,就着门口苏拉内侍手里的灯笼小心翼翼的打开,只见上面写着:“上谕,着怡亲王永琅、定亲王绵恩即刻进园见驾。乾隆五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字没错,印也对,胡世杰不疑有他,起身便走。等对方身影消失不见,和珅从袖子里取出另一份伪造的谕旨、信件和一块方形的腰牌,轻声道:“你跑趟挂甲屯,把这个交给刘全,让他做好准备。”
他之所以要矫诏让怡亲王永琅和定亲王绵恩进宫,就是要控制住两人,以获得对八旗护军营和步军统领衙门的掌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