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讲。”

        “十年前,徐某还是一个在苏北外海打家劫舍的毛贼,因为不小心冒犯了赵王,在花鸟岛被他老人家抓住了。当时徐某就想,这辈子算是交待了。可赵王非但没杀我,还把我带上船,去了北海镇。和大人,刘管家,你们二位一定猜不到徐某刚到北海镇时都干过什么,杀鱼、腌鱼,从早干到晚,到现在徐某看见鱼都恶心,无论别人说的多么美味,我一口都不想尝。”

        和珅虽然觉得奇怪,却也只能耐着性子听下去。反倒是他身后站着的刘全见缝插针道:“敢情徐老弟是出自草莽,难怪我老刘觉得和你意气相投。往后赵王得了天下,老弟也是位列朝堂,如同前朝锦衣卫指挥使那样的名臣啊!”

        “什么名不名的。徐某就是个粗人,以前在崇明靠打渔为生,我娘说我骨子里就是个闲不住的。承蒙赵王不弃,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罢了。”徐大用讲到这里时,脸上露出了自嘲的笑容,眼神中还带着一丝对过往的怀念。

        第七百三十一章人生无非取舍间

        “和大人,乾隆五十二年黄河决口,不知你可还记得?”

        和珅先是一怔,随后就反应了过来,说道:“徐老兄说的可是睢州十三堡那次漫水?和某当然记得。那是六月,河南布政使江兰用四百里加急递来的奏报。当时三门峡至花园口大雨滂沱,黄河、沁河、洛河并涨,睢州十三堡相继发生两处漫决,堤防冲塌二十余丈宽。决溢洪水直泻千里,最终由涡河入淮。当时军机处接到奏报,皇上乾隆当即命章佳公、河南巡抚书麟等人赶赴现场,督率文武员弁加固堵截,和某也多方筹措银两物资,仅用了一个冬天便修筑的严严实实。”

        徐大用听完伸出大拇指,赞叹道:“和大人真是好记性,时隔七年,居然还记得这么清楚,不服不行!”躾

        和珅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很得意,这点小事对他来说真不算什么。此时就听徐大用又道:“实不相瞒,黄河决口那天,徐某正和几个兄弟在睢州办事,差点就没逃出来,那场景实在令徐某毕生难忘。大水之后商丘一带又起了饥荒瘟疫,别说饿死人了,人吃人徐某都亲眼见过,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被困在睢州那几天,听当地人说,他们这地方隔几年就得来场洪水,而且一来就垮堤决口,不堪其苦。果不其然,才过了两年,睢宁周家楼再次决口。到了今年,就前些日子,丰县曲家庄又决口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