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学显的威信不是吹的,而是凭着一次次的战斗打出来的,东海舰队内无人不服。他从长兴岛海战那会就被“拔苗助长”当了代理舰长,之后又跟着邓飞打西山海盗,再然后就是率领第二分舰队出击廖内群岛,收复马六甲城。最后还越过马六甲,跑到孟加拉湾和英国人打。

        赵新当初没看错,这个在另一时空历史上的“华南海盗”头子不光好学,而且打起仗来手黑心狠。北海军用于海军培训的各种删减版教材——诸如《海权论》、《舰队战术》、《航海学》、《舰船总体技术》、《武器系统工程》都被他翻了个滚瓜烂熟。说倒背如流那是胡扯,反正随便翻一页提问他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次日天刚蒙蒙亮,由“珲春号”、“呼伦布俞尔号”两条护卫舰和“兴凯湖”补给舰组成的舰队便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是距离那霸港380海里的吴淞口。预计抵达时间,两天。

        林道生所在的“珲春号”的前身名叫“格特鲁德号”,它原本就是隶属于VOC海军部的护卫舰,全长47.22米,宽13.11米,排水量1253吨,装备火炮40门,于1788年在锡兰船厂建造。

        话说去年“千岛海战”之所以赢的那么快,除了北海军的武器威力,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荷兰人的大型船实在不灵,75毫米炮一炮就能打穿船壳。

        荷兰帆船属于盖伦船的直系船型,为了使货舱尽可能的大并保留操纵性,就将船壳轻量化,并减少武装和水手,将水线以下的货舱尽可能的扩大,形成O字型的宽广船体。据说这种造船路线,是因为早期西班牙和丹麦等国都是按照商船舷宽来征收航海税,所以鸡贼的设计者就想出了这么个办法。

        通过极端的设计,荷兰人建造一艘商船只需要不到两年的时间,并且只有西班牙商船一半的成本,这就使得荷兰船的数量跟吹气球一样迅速膨胀,在短短半个世纪就成了称霸海洋的“海上马车夫”帝国。

        但是荷兰船的优点也是它的致命缺点。在前后四次的英荷战争中,荷兰人驾驶着灵活机动却缺乏防护能力的武装商船一次次冲向英国战列舰所组成的海上壁垒,被舰载加农炮打的损失惨重。之后联省共和国海军部吸取教训,在本土和锡兰建造了一批小型重武装护卫舰,用以保卫海上商路。

        事实上大航海时代帆船海战的真正主角从来都不是动辄上百门炮的巨无霸战列舰,而是小型快速的护卫舰。

        所以“千岛海战”中的“格特鲁德号”虽然被打的千疮百孔,三座桅杆断了两座,可却死活没沉。在从俘虏口中得知这一情况后,海军方面便将缴获的八条护卫舰全部进行修缮改装,来了个升级换代,用以替换那些暹罗造的千吨广船。

        自赵新他们在苦叶岛俘获了两条俄国人的商船并加以改造后,赵亮负责的军工联合体用了五年时间,摸索出了一套对欧洲风帆舰的标准化改装办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