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后,当徐寿南在镇子里看到鲁寿山时,发现鲁大叔满脸苦相,不时的唉声叹气,就连忙问怎么回事。
        鲁寿山摸着徐寿南的脑瓜,叹道:“唉!我太难了!”
        谁不难呢?演习命令发布之后,赵亮和陈青松开始连轴转。粮食、饲料、各类器械、马匹、车辆、服装全都开始准备。北海镇的在家妇女全部被动员起来,做衣服做鞋,每天忙的不亦乐乎。
        工坊的那条子弹生产线终于开始投产,所需的一切材料里,除了铜皮是工坊加工的,其他都是赵新采购来的。并且由于工人的熟练度不足,废品率高,以至每天的生产量仅有两万发。
        要知道赵新买的这条生产线虽然只是二手设备,可开足马力的话,日生产能力也在五十万发以上。
        随着几条生产线的接连上马,尤其是炼铁炼钢炉的启动,北海镇工业化的另一项短板又显露了出来,那就是电力不足!
        眼下对赵新而言,到底是再买几台一兆瓦的柴油发电机,还是造个火电厂,他也没想好,于是他这天晚上便将陈青松、赵亮、张波几人叫到一起开会商量。
        陈青松道:“我看过一些资料,小型燃煤发电厂怎么也得有一百兆瓦的装机容量,这不比你买发电机要强?就算是装机容量六十兆瓦的火电厂我看也划算。”
        所谓的装机容量就是每小时发电量多少,100兆瓦就是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每小时发电10万度。
        赵亮道:“设备问题咱们自己解决不了,不过可以通过建电厂培养一批工人,小型的设备还可以逐步仿制。我觉得这是一个提升我们整体技术水平的好机会。”
        张波此时见赵新看向自己,于是急忙道:“赵总,我是电焊工,不是电工。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