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四早晨,家住曼哈顿‘小意大利’的保罗·马里诺,吃完早餐后就出门了。这对一个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是不多见的,对此他的小女儿,也是唯一还未结婚、离开他另外居住的子女,还忍不住犯了嘀咕。

        “您要去见那位‘李夫人’吗?您就那样看好她?我也看过发表在《红龙》上的那个故事了,的确有些创意,但也仅此而已了。如果不是正好有两位作家的连载都开了天窗,有太多版面需要填充,根本不会用那篇稿子。”保罗的女儿正在读大学,是文学系的,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看法。

        保罗·马里诺整理好领带和口袋巾,冲自己的小女儿摇摇头:“哦,你不懂,你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流行作品和你上课时学的那些文学作品不一样,它们有着不同的评判体系,对它们的作者是否有天赋,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保罗·马里诺正是那个看好丽莲的文学代理人(‘李夫人’是丽莲的笔名),他原本是一位业内编辑,是四十多岁后才开始做文学代理人的。大概在前年,他手头最后一个作家结束了和他的合约,考虑到年纪也差不多了,他便干脆退了休。

        但大概是因为退休后日子无聊,今年他又想要重新开始工作了。

        想要重出江湖的保罗·马里诺没有去找以前的老朋友,找一些已经看得出前途来的半新人——其中特别好的都被看做是摇钱树,也不会让给保罗·马里诺,而如果只是个普通的半新人,保罗·马里诺又觉得没意思。

        他已经有足够养老的钱了,重新出来工作不单纯是为了一份养家糊口的钱!他需要的其实是成就感,当然能多赚一些就更好了。

        所以他选择了从头做起,从各个杂志的新人投稿里寻找可造之才,挖掘很可能闪耀的原石——《红龙》那次只能说是恰好,当时他去杂志社看朋友,遇到了杂志可能开天窗,编辑们只得去搜寻本来打算退掉的稿子的事。

        他觉得‘李夫人’的那个故事很有意思,那是一个名为《祭品》的短篇,以女主角的第一视角展开故事——一个女高中生,和好朋友一起对校园传说里的灵异故事开了玩笑,这在中学很常见,没什么好说的,但故事接下来的展开让人非常不安。

        先是发生了一些怪事,然后是朋友诡异遇害,读者随着主角视角,意识到了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主角和她的朋友很可能是冒犯了某些已经死去的存在,所以他们得付出代价。

        但灵异故事里说的明明是一个肆意对孩子们殴打虐打的孤儿院院长(学校原址是一家小型孤儿院来着),主角却几次遇到怪事,察觉到的都是死状凄惨、生前大概遭遇过很多虐待的孩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