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人在餐桌前落泪。一对多年冷战的夫妻因一道童年红烧肉重修旧好;一位癌症晚期的母亲,在吃到儿子亲手做的蛋羹后笑着说:“这次不苦了。”

        网络再次掀起浪潮。#为陌生人做饭#话题登上热搜榜首。各地涌现自发组织的“夜宵守护者”??年轻人轮流值班,为晚归的环卫工、保安、护士送去热汤。

        而在边境小学,新的仪式悄然诞生。

        每月十五,孩子们都会举行“月光共食”。他们在操场上摆开十二口锅,一边做饭一边对着月亮说话。饭菜做好后,每人舀一勺倒进特制的“思念蒸发器”??那是袁长风设计的简易装置,利用蒸汽将气味分子升空,模拟早期“信号塔”概念。

        “科学团队说,虽然香气传不远。”小胖子认真解释,“但说不定哪天就被卫星拍到了呢?外星人要是尝到我们的糖醋排骨,说不定就把爸妈送回来了!”

        饭团依旧担任总厨监工,如今它学会了一个新技能??听到有人哭,就会默默跳上膝盖,用尾巴扫去眼泪。

        春天转夏时,李秀兰家的桃树真的开花了。

        粉色花瓣随风飘进厨房,落在刚出锅的豇豆炒肉上。李强跪在地上给母亲洗脚,说着这些年打工的委屈与羞愧。老人一遍遍摸他的头,就像他还是个孩子。

        而在千里之外的航天基地,赵志远小组传来最新消息:

        【基于“妈妈的味道”系列菜品数据,我们成功构建全球首个情感共振饮食模型。昨日实验中,一名宇航员在品尝虚拟梅干菜扣肉时,脑电波出现与童年进食高度吻合的α波峰值。同时,地面传感器捕捉到异常微弱的生物电信号,来源指向中国西南某山区小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