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黛玉第一次回京城老宅,却是宁宁第二次正大光明的来林府。但一路走来,却没找到什么熟悉的感觉。
在金陵时,黛玉一直跟着贾敏住正院。这次回京城,贾敏便让人将正院东侧,两处紧挨着的院子分给了黛玉和宁宁。
一时回了自己院子,沐浴休整毕,宁宁便一脸严肃的看向易古两位嬷嬷,“如果我死了,我,我母后会不会怨恨上朝?”
原本想唤和敏娘亲的,但想到这会儿在京城了,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于是宁宁便直接换了称呼。
虽然宁宁换了称呼,但易古两位嬷嬷的注意力却全都放在了宁宁的假设上。
那还了得!
见易古两位嬷嬷变了脸色,宁宁才将刚刚路上想到的事情说了出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果邻国起了狼子野心,未必不会派人刺杀我,再嫁祸给上朝。我若出事,母后定会发难上朝,上朝与罗刹国就会兵戎相见。”
顿了顿,宁宁又继续假设,“当今的那些个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如今储君未定,他们可能会极尽拉拢之事。可若是当今定了储君人选,那他们想要将新任储君或是新帝拉下来,未必不会拿我做筏子。”
原以为做为邦交的吉祥物,她不光有体面还最安全,但今日在街上看到那几个倭奴人时,烙在记忆深处的居安思危瞬间点醒了宁宁。
有些事情纵使她不说,可该发生的仍旧会发生,她说出来了,不过是加大了发生的概率和加快了发生速度罢了。
深吸一口气,宁宁用一种留遗言的方式告诉易古两位嬷嬷,“你们记住了,若我出了什么事,定然是那些倭奴矬子干的。”
即便只有五分概率,也不算冤枉了它们。届时上朝和罗刹国一同发难倭奴……也是他们的体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