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袁厂长有直接任免中层干部的权力,为了体现对班子成员的尊重,他还是把调整一车间负责人的建议,提交到厂级领导班子常务会议讨论。

        因为王副厂长跟车间主任苏文权有私交,不出所料,老王情绪激动,极力反对这个提议,“一车间工艺改造刚完成,就要更换车间领导,这是什么意思?”

        袁厂长提醒道:“这是班子成员开会,希望大家不要激动,先听我把更换一车间负责人的原因讲清楚,然后大家再讨论。”

        老袁从中层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的年龄结构、知识老化、精力不足等方面,分析了车间领导年轻化的必要性,“车间工作很辛苦,加上现在全厂都在推进科技进步规划,年龄大了,脑力精力都跟不上,对实际工作确实力不从心,现在到了老同志们撤下来,让年轻同志顶上去的时候了!”

        “这话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有两件事让我不明白,第一,一车间领导在工作上怎么就力不从心了?第二,如果基层领导都要年轻化,为什么二车间领导不撤下来?”老王似乎冷静了一些。

        当着大家的面,袁厂长谈到苏文权擅自更改工艺条件,引发产品不合格的质量事故,以及两位车间领导对新工艺一知半解的情况。

        “因为技术科没有及时上报质量事故的原因,否则,苏文权应该受到厂规厂纪的处罚!至于为什么不撤换二车间的负责人,我想大家也看到了,自从新工艺投产后,二车间一直运行良好,两位车间领导勤奋好学,对新工艺了如指掌,尽管他们年龄也不小了,起码暂时没有撤换他们的必要。”

        对于袁厂长这番话,与会成员心知肚明,虽然当时没能处理苏文权,这次撤换他们,实际上是一次事后追责,让他们调换岗位,只不过给他们留面子罢了。

        王副厂长作为分管生产的厂领导,一车间的这些事,他竟毫不知情,说起来这也算他的失职。事实上,只在试车期间,老王才去一车间走了一趟,当时方翰民本想带着他了解一下各岗位的情况,因为他不愿跟方翰民产生交集,婉拒了方翰民的好意。

        自那以后,老王从未去过一车间,即使他跟苏文权在私下有交往,也基本不谈工作上的事,所以,他也对袁厂长谈到的情况非常震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