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萍理解方翰民的无奈,“说来说去,你跟他还是缺乏交流,因为沟通不畅,容易产生隔阂,再加上你很有主见,估计从读高中开始,你就听不进他的话了,这让他对你的成见越来越深,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提到你,就让他生气。”

        “幸好我有主见,要是当初听他的话,我现在可能还在农村种地呢。”提起往事,方翰民的情绪马上低落下来。

        记得当初方翰民把别人介绍他去城里做临时工的消息告诉父母后,当即得到了母亲的支持,但老父亲怕他到城里沾染不良习气,劝诫他安心务农,做个老实本分的农民。

        从方翰民的话语不难看出,他既不在意自己跟老父亲的关系,也不在乎老父亲对他的看法,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让宋玉萍有些着急,“你们父子之间长期对立,传出去不怕外人笑话呀?”

        方翰民吃得快,他把自己的碗筷往旁边一推,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玉萍,即使咱俩结婚成家了,一年跟我父亲能见几次面?就算将来过年过节有时间回老家,如果大家相处融洽,就多待一两天,要是相互看着不顺眼,我迈腿就走!咱们在市里工作,离老家一百多公里,他愿意骂我,就让他天天骂,反正我听不见,你也听不见。所以,我劝你别管这闲事,免得惹火烧身。”

        “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你们父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提及这件事,并不是想管闲事,我是怕咱俩结婚后,因为你跟老父亲的隔阂,让他对咱们的小家庭产生误解。”

        “你放心,向父母尽孝的事,我绝对比一般儿女做得更好,对老家在经济方面的帮助,将会一如既往地继续下去,而且这些事将由你亲自去做,老家的人自然对你会有好感。如果他们有什么意见或不满,让他们完全冲我来。”

        “这是什么话?咱俩是一家人,好与不好都是咱俩的事。”

        “玉萍,你是外姓人,又是人民教师,我不能让他们说出你的不是,在老家人面前,我要保护你的名誉。”

        虽然宋玉萍只在乎问心无愧,对名誉并不看重,但方翰民这几句话,还是让她非常感动,“翰民,难道你就不顾及自己的名誉吗?你现在可是一厂之长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