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技术中心是个规模比较大的机构,仅焦铁辉负责的催化剂工段,目前就有上百名员工,随着任务的增加,今后的规模可能还要扩大。除此之外,从各类学校分配的近二十名大中专毕业生早已到位,这些年轻科技人员已经参与过废钯碳催化剂的回收处理试验,结合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他们对工厂的技术开发有了全新的认识。

        为了加强技术中心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翰民建议提拔焦铁辉为技术中心副主任,主管催化剂制备工段和将来的放大试验,这一建议得到了厂领导支持。

        现在的技术中心是个全新的机构,方翰民为技术中心主任,郭鹏和焦铁辉为副主任,但郭鹏负责技术中心的日常管理,而且享受正科级待遇。

        机构健全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让仿制专利药物的试验尽快开展起来,为此,方翰民对专利保护即将到期的数种药物进行分析,选定了三种前景较好的药物,准备对其进行开发。

        通过对三种专利药物的制备工艺和市场前景进行仔细分析,发现一种心脑血管药物市场前景最好,一旦仿制成功,这种药物将有数十亿元的临床需求,但仿制这种药物也面临一个最大的困难,那就是合成这种药物的十几种原料中,有两种原料在国内市场买不到。

        第二种药物市场前景也不错,原料基本有保障,但工艺流程太长,其中的两三步合成工艺具有相当大的技术难度。

        第三种药物,其合成工艺技术难度不算太大,原料也容易采购,但市场前景一般,即使仿制成功,将来的临床需求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通过比较,方翰民倾向于首先仿制心脑血管药物,在技术分析会议上,他向与会的技术人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问题是买不到现成的原料,怎么开展试验呢?”郭鹏似乎有不同意见。

        “是啊,原料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困难,但这种药物的市场前景实在太好了!如果率先开发成功,将使红星制药厂在全国占得先机。至于原料问题,既然我们计划仿制专利药物,为什么不能攻克原料难关呢?”方翰民显得信心十足。

        “主任,你的意思,咱们要从原料开始做起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