箔珠和樱桃手足无措,谁也没有照料过这样的伤者,尤其还是个男子。自然却有当机立断的横心,不管他什么来历,先把人救活了要紧。
于是上手解开他的衣裳,接过伤药厚厚撒上一层,那药粉和血混合,很快就凝固住了。然后让樱桃和箔珠把人架起来,快速用布条把伤口缠好,确保不会沾染污浊。这一套操作忙完,人已经累得直喘了。
接下来喂药就简单多了,汤药装在竹筒里,托起脑袋就能灌进去。不过这药大概苦得升天,都已经伤得奄奄一息了,他还能皱眉。
等到一切料理妥当,自然松了口气。能做的她都做了,要相信人很顽强,止了血吃了药,一定能挺过来的。
看看时辰,就要到昏定的时候了,还好有时间,可以回去换身衣裳。
谈家晨昏定省都要敲钟,早晨二十四下,晚间十六下。等到钟声一毕,太阳正好落山,葵园里的灯火燃起来,小辈们在堂上回禀今天的行事和见闻,三府大娘子则要为老太太铺床,安顿好就寝事宜,再回到堂上。
不过儿孙们和老太太回禀那些琐事,都是家常的闲谈,不像晨省时一板一眼。做官的说一说哪位同僚升官了,哪位外放了,上学的说一说今天谁受了夸奖,谁挨了板子。一说起挨板子,北府的林大娘子皱眉不迭,必定又是她家六哥儿。
一向不怎么爱说话的谢氏娘子,今天破天荒地向老太太和婆母提出来,要抬举谈临川的通房。
“小夏在我院里,平常勤勉听话,是个安分守己的人。我也早把她的月例银子,照着府里其他小娘的份额发放了。她既跟了三爷一场,不能总这样当女使使唤,还是得给一个正经的名分,对人家是个交代,咱们也不落了苛待通房的名声。”
结果老太太和朱大娘子还没发话,燕小娘先出了声,“三爷上头,还有大爷和二爷呢。那二位都是两个人伺候,咱们三爷房里人最多,怕是不大好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