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欢迎您来到日本,我是日本造船工业会的会长桧垣幸人,很荣幸这一次作为你的向导!”一名政府官员,直接来到机场迎接。

        他知道眼前的香港商人,可谓日本既敬佩,又嫉妒的人物。敬佩的是,陈光良在世界上的商业地位,以及对日本造船业影响较大的人物;嫉妒的是,此人带领香港工业,对日本进行高强度的竞争,而且很多领域不落下风,而且此人有产业在日本形成垄断——例如拉链、方便面。

        “多谢,我也很荣幸桧垣会长能亲自来机场接我,你们实在太客气了!”陈光良和气的说道。

        他在日本造船,那是高消费,他在日本的那些小产业赚不了几个钱;但是,他在日本造船,本身就图日本造船成本低、条件好,同时日本航运公司又承租他旗下大量的船只。

        另外一方面,他还在日本投资证券、地产等,赚的也不少。

        当晚,桧垣幸人等人召集日本几个造船厂的负责人,在东京的一家酒店为陈光良接风洗尘。

        期间桧垣幸人提及道:“陈先生,听说你喜欢大型的油轮,正好我们今年有一艘13.2万吨的油轮下水。不知道你是否感兴趣?”

        陈光良笑着说道:“当然!”

        油轮当然是越大越好,毕竟1967年苏伊士运河关闭,足足要关到1974年,差不多八年时间。

        在这期间,大型油轮和货轮,才是真正的赚钱;而小型油轮和货轮,不仅拉货拉的少,关键经过好望角的条件也困难,大风大浪可不能通过。

        桧垣幸人连忙将大阪造船厂的负责人岸田希人,拉到身边,介绍道:“大阪造船厂的负责人岸田希人,这家造船厂的船坞正好有空,可为陈先生造13万吨的油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