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射向,还需要射角,也就是调整炮口高低。这可以通过距离、弹种从射表上直接查出来,以此调节炮口俯仰,再确定装药号,引信种类,就可以射击了。

        虽说在另一时空可通诸多电子设备,获得目标方位、距离、高程等数据很方便,可赵新并不想依赖这些,人才是关键。先别说能不能买,过度依赖另一时空的装备,万一出了问题,北海军的大炮就会变成哑巴。

        从乾隆五十年北海军炮兵初次登场到现在,三年过去了,炮兵的技能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因为基础太差,都是从零开始,眼下计算兵的水平才刚刚及格。如果说侦察兵是火炮的眼睛,那么计算兵就是火炮的大脑,二者缺一不可。

        为了一举摧毁清军的防线,赵新这次摆出了十门d30,再加上从宁古塔刚刚运抵的五十门75毫米野炮,此外还有两个步兵团配属的三十六门迫击炮。

        当一切准备就绪,北海军各炮的班长还要依据自己的火炮与基准炮的个别差异,计算单独修正量。

        所谓的“基准炮”是同型号火炮中性能最好、精度最高的,必须先由它来试射。一般要经过两发试射后,前沿观察所通过对炸点的偏差量,计算兵对射击诸元进行校正后,才能进入效力射。

        整个过程需要协调默契,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才能准确覆盖远距离的敌人。

        这可真不是某人大喊一声开炮,就能万炮齐发的。即便是滑膛炮时代的远距离打击,也要通过计算射表才可以。当然了,目视距离的小炮不在此列。

        现在谁要敢跟赵新说搞炮兵很容易,有过多次带领炮兵作战经验的赵新准保喷他一脸吐沫星子。别扯什么身管材质,咱先聊聊数学!

        一个连三角函数都玩不转的穿越者想在古代搞远程火炮,这不胡扯吗?!这不是找几个会看罗盘的风水先生就能干的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