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琛则专注于击发机构的研发。他心灵手巧,对细微结构有着惊人的洞察力。他用硬木和废铁料不断修改燧发机的模型,调整击锤的角度,弹簧的力度,火药池的形状和盖板开合的方式。

        他甚至还提出在火药池旁加一个小小的引药槽,确保火星能更可靠地点燃引药。

        实验室里终日响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锉刀的摩擦声,以及三人时而激烈,时而兴奋的讨论声。

        “不行!这弹簧力道不够!撞不出足够火星!”

        “换更粗的钢条!我再淬火一次!”

        “药池漏气!发射时火焰从缝隙喷出,容易灼伤射手!”

        “加一个铜片垫圈试试!压紧!”

        “铅弹口径还是有点偏差,影响射程和精度……”

        “重新浇铸模具!温度再控制精准些!”

        失败是家常便饭。燧石打火失败,弹簧断裂,枪管炸裂,哑火,甚至走火……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沮丧,但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执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